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歐美大片引入中國,叫好又叫座。但從類型上看,大片題材單一,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就是宇宙飛船滿天飛,都是典型的娛樂性商業(yè)片元素。
引進片類型單一,人們更愿意消費娛樂性強的影片,這和當下一些觀眾的審美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有關(guān)。
雖然是一種大眾休閑方式,但是電影票價格并不平民化,動輒幾十元、上百元一張的電影票,使人們更傾向大明星、大制作,認為只有這種大場面的片子才配得上去電影院消費一把。這種心態(tài)有點類似于下飯館點菜、總要避開西紅柿炒雞蛋這類家常菜一樣。在這種消費心態(tài)驅(qū)使下,大片同質(zhì)化引進可謂必然。
同時,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悲劇,不愿意接受有悖于常理的藝術(shù)加工,認為看皆大歡喜的影片才是休閑和娛樂。題材沉悶或者壓抑的文藝片,對于原本壓力就很大的上班族是另一種負擔。所以大家寧肯下班后去電影院看一個題材老掉牙的超級英雄消滅壞人、大快人心,也不樂意去看一個苦兮兮的老人最后慘死在養(yǎng)老院里……這種審美情趣的匱乏,和當下的工作節(jié)奏和心態(tài)有關(guān)系,培養(yǎng)欣賞藝術(shù)的情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需要時間的等待。
因此,國外引進影片的同質(zhì)化,其實是電影市場和觀眾審美雙重制約的表現(xiàn),在中國電影還處于原始資本積累的當下,通過把握市場需求引進國外影片是不得不選擇的聰明辦法。但不管是消費心理還是審美情趣,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觀眾對待電影的態(tài)度和對藝術(shù)的理解不斷加深,百花齊放的未來也許不會太遠。(胡克非)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