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3月25日,北京師范大學公布的“中國彩民行為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中國彩民達兩億多人,其中買彩票上癮不能自抑的“問題彩民”約700萬!皢栴}彩民”主要在18歲到45歲之間,多為高中和大專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間,絕大多數(shù)感覺社會經(jīng)濟地位屬于中層以下。(3月26日《京華時報》)
買彩票買到“想停停不下來、不買難受”的程度,既是一種心理問題,也潛伏著難以預測的社會問題。比如,非理性購買彩票導致個人破產(chǎn)、家庭破裂,甚至為滿足彩票癮,不惜鋌而走險踏上犯罪道路。在這方面,2007年發(fā)生的邯鄲農(nóng)行員工盜竊銀行金庫近5100萬元買彩票事件,可謂其中的典型案例!皢栴}彩民”之所以會出現(xiàn),彩民自身不能理性、科學地認識彩票、幻想“一夜暴富”無疑是重要成因。但更深一層檢討不難發(fā)現(xiàn),在個人原因之外,還有更深刻的社會原因。比如,社會貧富差距仍在加大,底層人群通過合法渠道致富的可能性在降低。又如,一些彩票機構在發(fā)行宣傳過程中,過度渲染、凸顯彩票不勞而獲的博彩性而不是公益性,環(huán)顧一下四處可見的彩票宣傳品就會發(fā)現(xiàn),觸目皆是諸如“2元彩票改變命運”、“中大獎享受一生”、“投入2元錢直接奔小康”等極具引誘性的廣告詞。再如,為了提高發(fā)行量,不斷設計更具刺激性、博彩性的彩票游戲過度誘導彩民,賭性更強、更易上癮的高返獎率彩票、快速開獎彩票愈來愈受彩票發(fā)行機構的青睞。財政部發(fā)布的年度公告顯示,從2009年到2010年,返獎率更高(65%)的即開型和競猜型彩票發(fā)行增長極為迅猛,2009年二者銷售額分別為256億元和65億元,2010年則分別為402億元和136億元,增速高達57%和109%!皢栴}彩民”的大量涌現(xiàn),實際上也是我國彩票制度自身諸多問題的一種見證!皢栴}彩民”折射的不僅是有問題的彩民,更是有問題的彩票。
作為國家授權發(fā)行的公益性彩票,本質(zhì)只是一種公益事業(yè),以此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并用于特定公益目的,屬于第三次分配的范疇。買彩票應當是一種公益捐贈行為,或稱“微笑納稅”,既不可能是一種投資,也不能被視為是一種賭博,其“中大獎”的博彩性質(zhì)應當只是佐料,不宜對公益本性喧賓奪主,否則不僅會不斷催生大量“問題彩民”,最終也會導致彩票走向公益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