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實名制聽起來似乎是新事物。其實并不新,我們手機入網時要登記個人身份,那是一種實名制;我們進網吧時,要把身份證放在一個識別器上嘟一聲,那也是一種實名制;我們進行網購時,要輸入一些個人的真實信息;在一些論壇BBS上也早已實名制……
最近,人們熱議的實名制,主要是指微博實名認證。這項實名制引發(fā)如此大的反響,是不是由于它將徹底改變微博既有繁榮生態(tài)呢?其實未必。中大傳媒學者張志安在他的騰訊微博中作了詳細的分析:實名制對“意見領袖”的微博沒有實質影響,其他許多名人堂的用戶也基本不受影響;而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微博已比較規(guī)范;受影響的人是一些沒有經過實名登記的微博,這些人中,有一些擔心發(fā)言不方便、自由度不高而退出微博,一些原先借個馬甲作托的人也將因實名登記失去“市場”。所以他認為:“總體上,網絡表達的質量或可提高!
那么,對微博實名認證頗多非議又出于何因?從輿情分析看,網友擔心自己的自由表達會受到鉗制。從表面看,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再細加分析,就不必過于緊張。
其一,微博作為一種公眾參與政治與社會生活的途徑已經越來越重要,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個政務微博也相繼開辟,它們也邀請網友拍磚,表現出相當的容忍度。從這個角度看可以作個基本判斷,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微博的輿論空間窒息,包括微博在內的輿論空間仍將繼續(xù)發(fā)揮官民溝通和公共表達的作用。否則,“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將是一句空話。
其二,包括微博實名制在內的網絡實名制,有助于清除各種色情、賭博、欺詐信息,并遏制謠言的傳播,從而促進理性輿論空間的形成,以及對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
至于網友所擔心的實名制會不會更加容易讓人“因言獲罪”,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值得關注。但就過往發(fā)生的“因言獲罪”的事件看,怪罪于實名制未必合適,其本質乃是公權力濫用和踐踏公民權利的問題。若權力不受監(jiān)督,即使沒有實名制,不幸的事件同樣可能發(fā)生;若權力受到限制,實名制下的公民批評權和合理懷疑權,仍然可以得到保障。消除網友的恐懼感,不在于實名制本身,而在于公民表達的權利救濟制度有沒有建立起來,在于公權有沒有得到有效監(jiān)督。
網絡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它已經極大影響現實社會。從法律規(guī)范角度看,需要考察活動于網絡的“主體”,以及它的“行為”和“責任”三個方面。我們知道,模糊的網絡世界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然而,其“行為”后果在很多時候已直接作用于社會。當我們追問“責任”時,已經無法回避“主體是誰”的問題,于是,“網絡實名制”成為一種必要。
當然,如果采取直接實名制即前臺實名后臺也實名的話,那么,網絡作為虛擬空間與我們的“物理世界”一樣了,那又將失去“虛擬世界”的魅力和價值。另外,在實行實名制的過程要注意保障公民表達權,否則,推行實名制維護互聯網良性發(fā)展凈化網絡空間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