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許多人驚呼大師遠去。
民眾懷念大師,是因為我們眼前這個世界太紛繁駁雜,使人無所適從,這才期待有人能夠挺身而出,登高一呼。盡管人們不見得清楚大師們所持立場的全部依據,但是因為他們學識底蘊、社會責任感和思考問題的周密性,使他們在民眾中獲得了崇高的威望。
陷于迷茫的人們呼喊大師,但事實卻常常令人失望。比如,民眾希望看到足以震撼時代的文藝作品,卻有專家解釋說,可能當代已經有作家寫出了好作品,只是我們還未認識到而已,如陶淵明這樣偉大的詩人,也是到了500年后才被接受,如果說每個時代都要有偉大的作家來對應,這種對應就過于簡單了。但是,這絕不是人們所期待的回答,人們所關心的是,究竟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上發(fā)生了疏漏,才使今天的作家創(chuàng)作不出偉大的作品,抑或在喧嘩聲中埋沒了最優(yōu)秀的作品?
李大釗寫過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對聯(lián),我們呼喊大師,也就是呼喊一批有社會擔當的專家學者。他們是引領潮流者,而不是跟隨潮流者。他們不是置身于時代潮流之外、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旁觀者,而是置身于時代潮流之中、勤于體察民眾的喜怒哀樂、與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人。還有些人是以頌揚某一種文化為己任,他們或精通論語孟子而對倫理禮俗的歷史變遷一概否定,或唯西方是瞻而極度鄙視中國文化,這些人沒有獨立見解,脫離群眾,所以是難以得到人民認可的。
許多專家習慣于回避闡明自己的立場,他們似乎是基于一種信念,即“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合理的”,任其自然發(fā)展,就總是會自然地淘洗出最好的文化來,進而認為任何人的說三道四都是多余的。這種對自然過程自生自滅的盲目鼓吹,其實是對黑格爾思想的一知半解。事實上許多社會創(chuàng)傷,并不會隨時間長河的流淌而自行愈合。例如,任憑市場的自然運行,也許會淘洗出利潤最高的產品,但是卻淘洗不出最優(yōu)秀的文化來。民眾渴望得到引導和精神激勵,所以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一批具備深刻見識并為堅持真理而奮不顧身的人。文化誠然應該是多元的,但是文化不能缺少催人奮進的成分。要用這種文化來引領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呼喚大師的原因。一個國家靠“吸引眼球”的文化是難以延續(xù)的,必須有激蕩心靈的文化,才可能立于強國之林。但是,各種文化元素通過自然碰撞所形成的合力,并不見得會聚焦于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方向。
作為大師,在本領域術業(yè)精湛固然是一個先決條件,但是除此之外,他們還必須是具有堅定操守的人,既不受利益的誘惑,也不屈服于權勢的威懾。大師并不是完人,他們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當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但是他們不會不懂裝懂、嘩眾取寵或文過飾非。他們總是滿腔熱情地提攜青年,而不會去做爭名逐利的事情。有人懷疑,在現(xiàn)時這個充斥著爭名逐利的社會中,要求大師不爭名逐利,是不是過分了?我們誠然不能期待所有知識分子都做到這一點,正如我們并不期待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成為大師,但是卻不能斷言在現(xiàn)代社會中沒有人可能做到這一點,這大概也是大師之于我們這個時代更為彌足珍貴的一個原因。但是,我們沒有理由悲觀,認為大師時代一去不返的觀點是沒有根據的。
我們所期盼的,并不是在公眾場合被冠以“大師”或“泰斗”等頭銜的許多人。如果把那些“大師”計算在內,則現(xiàn)時的大師恐怕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多。真正的大師并不盛氣凌人,他們應該是生活于民眾之中,以理服人,并在任何場合總是恪守著一份淡定。
對于知識分子介入公眾話題的行為,要給予更高的社會評價。事實上,如果有專家學者的介入,我們的社會輿論就不至于如此紛繁駁雜。不能因為這是學術以外的行為,就把它歸入“不務正業(yè)”的范疇。知識分子要提升社會使命感,尤其是各個領域的資深學者,更應該站在廣大民眾的立場上勇于直言。民眾期望構建一個社會風氣清朗、歪風邪氣無藏身之地、民族精神煥發(fā)、人民心情舒暢的文化環(huán)境,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批來自各個領域的大師的引領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