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博物館因被授予“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三項稱號,近日引發(fā)公眾質(zhì)疑。據(jù)8月23日《京華時報》報道,8月22日,記者撥通中國煙草博物館官方電話,一位工作人員稱,控煙人士的質(zhì)疑胡說八道,表示沒有什么可解釋,用事實說話,尊重歷史,隨后拒絕采訪。
公眾對煙草博物館借大眾科普的名頭、行煙草營銷之實,甚至披上對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外衣群起而攻之,大抵是緣于對煙草危害健康的敏感。前不久的煙草院士風波,也是這種情緒的表達。
據(jù)復旦大學一項調(diào)查顯示,看過該博物館的介紹后,會得出煙草業(yè)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和稅收作出了重要貢獻。與了解前比較,認為吸煙非常有害的人數(shù)明顯下降;同時認同“降焦可以減害”的人數(shù)明顯上升。
對健康常識的顛覆、對吸煙危害的粉飾,顯然不該是一所博物館應有的品質(zhì)與風范。引導公眾對煙草有客觀認識,這是公眾對煙草博物館的期望。如果換成想方設法為煙草商說話的立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如今,博物館方工作人員一句“胡說八道”更加撩撥起眾人的好奇心,既然否認公眾質(zhì)疑,承諾用事實說話,尊重歷史,那么讓記者用身臨其境后的真實體驗和感受說話,遠比拒絕采訪的生硬態(tài)度更有說服力。
我們無意糾纏于煙草博物館事件本身,只是希望任何為煙草唱贊歌的空間和平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封堵。誰能保證,這次是博物館布展的形式,下次會不會又是充滿煽情意味的公益廣告、令人一心向善的慈善募捐之類?
“吸煙有害健康”是紅線也是底線,一旦越過了它,各色外殼下的渲染粉飾,最終只能墜入被唾棄鄙夷的深淵。對此,公眾應具有最起碼的免疫力,相關(guān)部門也別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