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28日晚在臺北縣舉行,由于三部大陸電影入圍多項大獎,綠媒竟然將之炒作成“統(tǒng)獨”議題,聲稱越來越多大陸電影入圍金馬獎和拿獎,引發(fā)臺灣人會被大陸電影“洗腦”的疑慮。香港中評社29日分析文章指出,看大陸電影就會被“洗腦”?看來綠媒對自己支持者的信心,真的很不足夠。
文章說,上屆金馬獎,被視為最成功的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大獎項分別輸給了《投名狀》和《集結號》。雖然《海角七號》導演魏德圣自己也認為,《海角七號》與《投名狀》、《集結號》相比,本來就沒有得最佳影片的資格,但綠媒依然不饒,指馬當局讓講國共內(nèi)戰(zhàn)的《集結號》獲最佳男主角獎,就是在打壓本土電影,是“賣臺、媚共”。
同樣的論調(diào),綠媒今年又來了!在本屆金馬獎中,大陸電影《風聲》、《南京!南京!》入圍了7個獎項,對此,《自由時報》的文章稱,“臺灣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強勢興起下,越形萎縮”。文章又稱,大陸電影難免帶著大陸的意識形態(tài),卻在臺灣的金馬獎獲得肯定,并不妥當;引起“不少人”對大陸片在向臺灣人“洗腦”的疑慮。
大陸演員張涵予去年憑電影《集結號》獲得金馬影帝,臺灣大部分的影評人都認為是實至名歸。綠媒將這部電影誣為“政治宣傳片”,毫無根據(jù),對大陸電影稍有認知的人都知道,該片導演馮小剛一直都是以拍“京味幽默戲”為主。不少看過這部電影的臺灣觀眾在網(wǎng)上留言夸贊這部電影,有人說,雖然看到共產(chǎn)黨在打國民黨感到“怪怪的”,但不應著眼于國共內(nèi)戰(zhàn)誰輸誰贏,而是看戰(zhàn)爭的無情殘酷,沒有人是贏家。
至于綠媒現(xiàn)在打的《風聲》和《南京!南京!》兩部電影,它們講述時代背景都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電影內(nèi)容也非綠媒說的“政治宣傳”。綠媒可能不知道,《風聲》中不但有臺灣演員蘇有朋,導演之一更是臺灣的著名導演陳國富。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南京!南京!》,是依據(jù)德國納粹黨南京小組代理約翰.拉貝(John H.D.Rabe)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寫下的《拉貝日記》,還原那段兩岸中國人的慘痛歷史,何來“政治宣傳”?這部電影普遍獲得國際影評人的認同,并已取得多項國際電影大獎,不但捧得西班牙影展最高獎金貝殼獎,日前在亞太電影大獎,分別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攝影獎。
至于“臺灣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強勢興起下,越形萎縮”這種論調(diào),顯得相當無知,臺灣電影這十幾年逐漸凋零,在于臺灣資源和市場不足,怎么能歸咎于大陸電影興起呢?再者,兩岸三地電影業(yè)是合作大、競爭少,目前兩岸三地的電影工業(yè)正走向整合,很多電影都是三地電影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很難分你我。臺灣電影導演侯孝賢、戴立忍、朱延平等日前都表態(tài),歡迎大陸投資電影制作,搞活臺灣電影業(yè)。
文章最后說,有業(yè)者預期,來未兩岸三地的電影可能不再分什么地區(qū),以“華人電影”一個整體概念進軍國際,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近年來拿大獎的大多是兩岸三地合作的電影,充分印證了這一趨勢。
(本文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立場)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