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2日發(fā)表評論說,沒有人會否認19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歐洲,沒有人會否認20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美國,如今,人們也愈來愈難否認21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亞洲。
而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已明顯地成為亞洲經濟火車頭,面對此一客觀現(xiàn)實,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xié)議、反對兩岸深化經濟合作的人士,不免是在違逆亞洲潮流、違逆世界潮流。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發(fā)布的亞太地區(qū)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亞洲11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于1995年時,其出口市場都是日本大于中國大陸,且是日本超出很多;至2012年時,其中10個經濟體的出口市場變成中國大陸大于日本,且是中國大陸超出很多,臺灣當然也未例外。
因此,如何運用大陸崛起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以發(fā)展臺灣經濟,是朝野必然共同因應的課題。反服貿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激烈“反中恐中”心態(tài),實是擋住臺灣經濟出口的高墻。
大陸和東南亞各國的自由貿易區(qū)已于2010年建成,當前,東盟和中日韓10+3以及東盟和中日韓港澳印新10+6的自由貿易區(qū)計劃,也在推進之中。加上大陸提出連接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構想,使得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態(tài)勢已不可逆轉,且在此過程中,大陸的主導性會愈來愈強。
臺灣完全不應陷入所謂“從世界走進中國大陸”,或“從中國大陸走進世界”二擇一的簡單思維。即將出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曾經批評馬英九選擇先走進大陸,而她主張先走進世界。馬英九于本月20日前往臺中的中國醫(yī)藥大會座談時,就此指出,他選擇的是同步走進大陸和世界,只要有效果,先與大陸合作并無不可。
近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ECFA及其后續(xù)的服貿協(xié)議,即是務實因應亞洲經濟整合的大潮流。然而,服貿協(xié)議因民進黨和一批激進人士的抵制,以致遲遲未能完成“立法”程序,并將拖延兩岸正在協(xié)商的貨品貿易協(xié)議!胺粗锌种小、反服貿、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后果,將是臺灣被亞洲拋棄,此絕非危言聳聽。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