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發(fā)表評論說,馬英九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對于大陸與韓國即將在年底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感到心急如焚,他十分擔心一旦陸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會直接沖擊到臺灣產品在大陸的市占率,嚴重傷害臺灣的經濟。馬英九甚至直指反對黨杯葛服務貿易協議的做法不是打倒國民黨,而是打倒臺灣經濟。
評論指出,馬英九的急迫感絕對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即將發(fā)生的事實,甚至于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已經不是“即將”發(fā)生的事實,而是“已經”發(fā)生的事實。這話怎么說?馬英九的說法其實是針對大陸市場說的,而陸韓的FTA畢竟還沒正式簽署,不過這次習近平訪問韓國時已經與樸槿惠達成雙方于年底前簽署協議的共識。可以預料年底之前中國大陸與韓國即將完成談判并簽署協定,明年韓國產品即將以優(yōu)惠條件進入大陸市場。而臺灣產品除了ECFA里面的部分產品可以獲得優(yōu)惠條件之外,其余尚未完成談判的產品全都將失去現有的競爭優(yōu)勢。
此外,韓國已經完成與美國、歐盟等重要市場的FTA協議,這表示韓國產品其實已經比臺灣產品以更優(yōu)惠的條件打入了歐美市場,也就是說馬英九所說的“心急事項”其實在歐美市場已經發(fā)生了,這也就是過去幾年臺灣產品在歐美市場市占率下滑的原因。現在同樣的事情即將發(fā)生在大陸。
當然,反對兩岸簽署服貿、貨貿協議的人一定會說,臺灣剛好可以借此機會調整市場結構,不要那么依賴大陸市場不就沒危機了。馬英九以罕見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對不起,不可能”,因為與臺灣處于同樣發(fā)展階段的經濟體幾乎全都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臺灣不可能例外。
全球化之后,全球市場和經濟分工一體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臺灣作為全球市場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小分子,同時也是全球生產鏈里的一環(huán),要想主導全球市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臺灣以小博大的技巧就是發(fā)揮長處、規(guī)避短處。臺灣的長處就是當全球生產者都以大陸市場為競逐焦點時,臺灣恰巧有別人所沒有的特殊條件,好好利用這些條件才是致勝之道,哪有故意放棄自己的優(yōu)勢而去發(fā)揮劣勢的道理。
不過,以上所言是以正常邏輯推論的,這種正常邏輯碰上臺灣的政治邏輯,恐怕只能成為“廢話”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