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半前的2003年3月,當美國總統布什宣布進攻伊拉克時,他說,美國人將把伊拉克人從薩達姆專制統治下“解放”出來,要把伊拉克建成中東民主的典范,承諾給伊拉克帶來自由和安全。巴格達的一個年輕人阿德南對此充滿憧憬,他希望憑借他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巴格達大學醫(yī)學院,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yī)生,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7年多過去了,現實早已把年輕人的夢想擊得粉碎,在教派沖突中他失去了兩個兄弟,自己則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以維持生計。
在伊拉克,不論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民眾,襲擊和死亡是他們需要共同面對的最大威脅。除了數目繁多的武裝派別制造的各類槍擊、爆炸,社會治安的嚴重惡化使得綁架、謀殺成為家常便飯,一個人的失蹤基本意味著死亡。在這樣一個人身安全尚且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環(huán)境中,無數伊拉克青年對未來的美好設想不可避免地被持續(xù)不斷的爆炸襲擊炸得粉碎。
戰(zhàn)爭的陰翳從來不僅僅遮蔽被征服的一方。作為戰(zhàn)勝者,美軍在伊拉克付出了4000多人陣亡,約3.2萬人受傷的高昂代價,至于因戰(zhàn)爭而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的人數則要多得多。當年許多美國年輕人懷著好萊塢式的英雄情結奔赴伊拉克,為的是“解救”那里的人民。七年后,美國兵發(fā)現需要解救的是他們自己,層出不窮的反美襲擊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噩夢。“英雄夢”也早就在路邊炸彈的巨響中煙消云散了。
伊拉克戰(zhàn)爭,使這個國家從曾經世界上最富裕國家之一淪落為世界上生存條件最差的國家之一。專家認為伊拉克失業(yè)率可能高達50%,貧困人口估計有10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場戰(zhàn)爭,摧毀了一個國家,讓萬千美國年輕人帶著創(chuàng)傷離開,更讓伊拉克年輕人生活在絕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