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賴清德當局在美國大選議題上如何上躥下跳,島內外輿論對于即將就職的特朗普政府的對臺主張已經(jīng)形成了頗為深刻的印象,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大幅提高臺灣的“保護費”。目前仍有疑問的是,提高的額度到底是多少?
此前,賴當局曾通過外媒放話的方式向特朗普方面遞交“投名狀”,喊出總額高達150億美元的軍購交易。150億美元折合成新臺幣高達4874億,而臺軍全年軍費預算也不過6000多億?杀氖,這項被島內輿論驚呼為“天價”的軍購主張,在特朗普陣營看來,似乎仍嫌不足。
日前,曾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出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奧布萊恩公開放話,臺灣很有錢、口袋很深,美國新政府不愿繼續(xù)承擔民進黨當局的“防御支出”。他還首次提出,民進黨當局未來將大規(guī)模采購美制武器系統(tǒng),以平衡美方貿(mào)易赤字。
“大規(guī)模采購武器”不是新鮮事,但“平衡美方貿(mào)易赤字”卻給出了提高采購額度的新標準。臺灣地區(qū)與美方的貿(mào)易存在巨大順差,以今年為例,預估將高達700億美元。對于一向熱衷將關稅武器化、對經(jīng)濟伙伴發(fā)動貿(mào)易戰(zhàn)的特朗普陣營來說,臺灣注定逃不過“挨宰”的命運。
700億美元相當于臺當局全年總支出的三分之二,如果要用軍購填平這一巨大的貿(mào)易順差,恐怕將直接導致民進黨當局的財政崩潰。
事實上,在特朗普尚未就職之際,不管是賴當局喊出的150億美元,還是前美官員劍指的700億美元,都是雙方在叫價博弈。只不過,令臺灣社會感到憤怒的是,賴當局的一系列操作并沒有絲毫降低臺灣的實質付出,反而出現(xiàn)越談價越高的局面。
有民調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臺灣民眾并不認同付“保護費”就能換來所謂“安全”。對賴當局而言,對美納貢的額度越高,不僅會被美方宰得更慘,也將讓其本就屬于“少數(shù)派”的民意支持更加脆弱。
美方的“保護費”既是臺灣財政的“奪命劍”,又是民進黨執(zhí)政的“斷魂刀”,當不了“臺獨”的“救命稻草”,只會加倍惡化臺灣經(jīng)濟、加劇臺海緊張局勢、加速“臺獨”滅亡。(文/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