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3日特稿文章,原題《別讓反中情節(jié) 淹沒謝長廷新局》,全文摘編如下:
謝長廷此行登陸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下“民共交流”的新途徑,撼動目前以“國共平臺”為主的兩岸交流模式,并讓原本被藍營壟斷的臺商系統(tǒng)受到挑戰(zhàn)。只是,遭受黨內(nèi)“萬箭穿心”的他能撐多久,令人充滿疑慮。
2005年,江丙坤率國民黨參訪團自香港搭船至深圳蛇口碼頭,為雙邊互動寫下序曲。如今,歷史滾滾而去,臺灣人民其實是期待能有另一股力量,彌補只有“國共交流”所造成的盲點;但等了8年,卻只盼到一位謝長廷,其他人不是還在紙上談兵,就是一招“罵人賣臺”打天下,專扯后腿。
民共本無怨恨,但自從藍營破冰登陸后,國共一笑泯恩仇,民進黨卻一把抓住這掉下來的刀子,緊握迄今滿手鮮血,輸了大選,也輸?shù)袅伺_灣人民對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能力的想象。
以同理心看待,民進黨“反中”是其來有自。因為就歷史情節(jié)來看,是恐懼失去臺灣人當(dāng)家作主的現(xiàn)況;就現(xiàn)實層面來說,則是害怕因為改變而造成基本盤的流失。
只是,客觀的環(huán)境改變,人的思想?yún)s沒有改變,就是悲劇。兩岸走向區(qū)域化整合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置身事外,就注定走向邊緣化。
但在黨內(nèi)“極獨”的掣肘下,謝長廷的主張論述或?qū)Υ箨懙姆e極態(tài)度,短期內(nèi)恐怕仍是難以成為綠營的主旋律。所以,假如民進黨真有心要正面迎向中國大陸,或許可采“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的策略進行;簡單說,就是由黨主席領(lǐng)軍,啟動對“中國政策”的全面討論。
明天過后,蘇貞昌將一連舉辦九場“華山會議”,民進黨能否藉此扭轉(zhuǎn)“對中政策”,端出真正的牛肉,其實令人質(zhì)疑憂心。但如果半年后,這些座談被證明只是拿來虛與委蛇“墊檔”的話,那么,大選敗選的悲劇,終將再次重演。
[ 責(zé)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