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包袱鋪,古文也中毒。”大家好,我是一聽《青花瓷》就想念唐詩的迷你“海賊”中二仔,話說最近聽聞,蔡當局在搗騰完“雞蛋”之后,又準備對古文下手了……想到以后在杰倫的歌中可能再也沒有方老師那般詩情畫意的詞句,中二仔表示好傷心的說~
事情的大致經(jīng)過是介個樣紙滴:臺灣現(xiàn)行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占四成五到六成五,推薦文言文選文30篇。臺灣“教育研究院”花費兩年多時間,先委托60多位教授教師、并向500多位高中中文教師進行問卷征詢,遂訂出文言文占四成五到五成五的新課綱草案,再征詢各級老師意見,從原本30篇選文縮減為20篇。而臺當局“教育部”在本月20日召開了中小學課程審議大會,討論高中語文課綱,“課審會委員”欲將文言文選文由20篇降為10篇,并網(wǎng)絡票選出10篇文言文……
語文課綱的擬定居然要搞網(wǎng)絡票選,中二仔在佩服蔡當局“神級腦洞”的同時,也想若若的問一句:這難道是在籌拍綜藝節(jié)目嗎?而刪減文言文的理由也是沒誰了:那玩意兒太多會“磨光學習興趣”……(PS:你干脆說“看不懂”得了唄~)
What?因為看不懂就干脆不學了?要說慣孩子那還是蔡當局猛啊,就這一點而言大陸還真是做不到。中二仔表示對你們的敬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如黃河泛濫一發(fā)不可收拾……
說到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文言文幾乎伴隨著我們的學生時代。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文言文已經(jīng)沿用了兩千多年,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更稱得上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中二仔私認為,文言文縱使很難懂,但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往小了講,文言文若遭棄,怎能考出好成績……往大了說,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了解歷史,認知歷史的重要途徑。
且不說你刪減文言文對與不對,就目前票選出的10篇古文中,只有4篇是之前語文領綱小組的選文(《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岳陽樓記》),而其他6篇與臺灣相關的古文中,蔣渭水的《送王君入監(jiān)獄序》講到嫖妓,《大甲婦》則有“土番蠢爾本無知”等歧視少數(shù)民族話語。更扯的是,其中有一篇居然是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作家中村櫻溪的文章,許多語文老師表示“從來都沒有看過”,內(nèi)容也不甚高明,獲選的唯一因素,就是內(nèi)容與臺灣有關……看到這里,中二仔表示: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nóng)村~
再看參與票選的人,總計571人投票,高中語文老師只占2成,大學生和高中生卻占到近4成,其他均是社會人士,票選結(jié)果的質(zhì)量仍有待商榷。更搞笑的是,臺當局“教育部”27日召開課審大會,“課審會”學生代表、前“反課綱運動”核心成員的蕭竹均,在會議中途竟跑去“教育部”門口接受數(shù)家媒體采訪。一個禁止媒體進入、審議中的會議,還沒有得出最終結(jié)論,甚至根本沒有審到相關提案,委員代表居然跑去接受媒體采訪,這種行為符合規(guī)則嗎?
蕭竹均是什么人?說來話長。想當初,蕭竹均和另一名“課審會”學生代表廖浩翔都是“反課綱運動”的核心成員,2015年都曾參與占領“教育部”行動。在過去一年里,二人又陸續(xù)參與“挺同”團體游行、赴“環(huán)保署”抗議臺化彰化廠、為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領域徒步行走陳情,另對退休教官不宜回聘校園也發(fā)表意見;光是過去一個月就密集赴“教育部”門口抗議東華教授性騷案、學生服裝儀容要求等,可說是非!盎钴S”。而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了學生方面的代表,請恕中二仔年輕不懂事,臣妾是真的理解不了啊……
對此,網(wǎng)友們的看法是這樣的~
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中二仔想到,之前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的洪崇晏辱罵警察“下賤、下流、小孬孬”,卻被臺灣“高等法院”以“善意合理評論”為由判決無罪,也就說的通了。試想下,如果受過良好的語文教育,那么一名以“改革”自許的大學生,怎會只剩下“下賤、下流、小孬孬”這樣的詞匯?如果沒有包庇、縱容,法官又如何認定這些字眼是“善意”及“合理”呢?
臺灣有些高中生嫌棄文言文,認為讀這些東西是在“造大陸的神”,希望“除之而后快”,你們有想過杰倫的感受么?(ps:中二仔只是笑笑不說話……)方文山能為周杰倫寫出那么好的詞,歸結(jié)于他對古詩詞的活學活用。如果方文山只懂簡易的白話文或只懂文言文的皮毛,怎能寫出《青花瓷》中透過文物遙望千年愛情的絕美,又如何能描繪出《煙花易冷》中孤寂到令人落淚的意境呢?中二仔表示默默的心疼二人一秒鐘……
大陸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要學習文言文,而臺灣的高中生們卻在想盡辦法刪減文言文;全世界幾乎都在加強中文教育,而蔡當局卻以“網(wǎng)絡票選”的方式促使臺灣教育從平庸走向更平庸……那么問題來了:蔡當局,敢問臺灣教育路在何方?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nèi)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wǎng)無關。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