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評社分析報道,此刻正訪問歐洲的臺北市長郝龍斌,動見觀瞻。不論此刻參訪歐洲三國,或者早先倡議讓陳水扁“保外就醫(yī)”、宣布全力救援屏東縣風災等,郝龍斌動作頻頻,是否為鋪陳更上層樓的序曲,在臺北政壇不僅是焦點,更讓外界對他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與想像。
在2014年卸任之后,“郝立強”三人,只有郝龍斌屆滿兩任,己無續(xù)任臺北市長可能,臺中市長胡志強和新北市長朱立倫都有爭取連任的機會。出身自然科學的郝龍斌當然知道該如何鋪排自己的下一步,而他的思維更有別于社會科學出身的胡志強和朱立倫,政治精算,講求數(shù)據(jù)。
知情人士不諱言,郝龍斌“保外就醫(yī)”之說,就是經(jīng)過精確民調(diào)解讀后,認為是“短空長多”,才在臺北市“自由巷”揭牌儀式中提出。
其計算之精準,據(jù)悉來自民調(diào)學者出身的副市長丁庭宇的“全民調(diào)”操作;而幕后操盤者,還包括前市府顧問莊文思?剂恐皇牵愃馓全@“保外就醫(yī)”,可能導致民進黨內(nèi)部矛盾擴大、甚至分裂,民進黨勢力,相對被削弱。
曾任扁“政府”“環(huán)保署長”的郝龍斌并非不熟悉綠營的政治操作,也因此,當郝宣布臺北市將全力救助民進黨執(zhí)政的屏東縣等“天秤臺風”災區(qū)之后,立即獲得綠營方面的肯定。種種舉措,郝龍斌拉高格局,建構施政“不分藍綠”形象,這對于藍營、乃至于郝龍斌本身的政治前景,實利大于弊。
郝2014年卸任,到2016大選,若未獲安排,至少有兩年空窗期,但因為馬英九堅持民選縣市長必須做完任期,才會安排下一步,朱立倫當年由桃園縣長轉(zhuǎn)任“行政院副院長”之例,恐是絕響。換言之,郝龍斌在2016之前,爭取出任“閣揆”為踏板,再上層樓,是相對較佳的選項。
臺北政壇多認為,吳敦義和朱立倫是國民黨內(nèi)2016最具角逐大位的實力派人士;郝龍斌如要問鼎2016,除了靜觀時勢之變,一旦國民黨在2014地方“七合一”選舉失利,更要有異軍突起的能耐。
消息人士透露,早在2002年中,國民黨內(nèi)就有人悄然布局“馬吳配”。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被視為黨內(nèi)唯一可以挑戰(zhàn)陳水扁的政治明星;那年,富邦銀行先是標下隸屬臺北市政府的臺北銀行45%股權,同年底完成全部股權轉(zhuǎn)讓,時機上的巧合,也被解讀為“馬吳配”積極運作大位之舉。未料打草驚蛇,又乏異軍突起之能耐,難纓“連宋”之鋒,只能坐視2003年2月14日的“連宋配”底定,馬英九問鼎大位的日子,因而拖延到4年之后的2008年。
這段過往,吳敦義了然于胸,更謹記在心。2016問鼎大位,相較于朱立倫的“按兵不動”,臺北政壇盛傳,吳敦義擔任副手以來,就積極拉攏連勝文,營造爭取下屆大位的氛圍。而連勝文競選下屆臺北市長的消息,不斷曝光,實則“聲東擊西”,意在拉抬其政治高度與能見度,連勝文一度是吳敦義屬意的副手搭檔人選。
惟榮譽主席連戰(zhàn)迄今并不樂見長子連勝文參與政治,尤其是連勝文遭槍擊之后。因而郝龍斌成了吳敦義的另一項選擇,“拉郝(龍斌)制朱(立倫)”之余,同樣可達到“省籍平衡、南北平衡”的目的,且郝龍斌有多年行政首長歷練,論政治實力,遠在僅有臺北市悠游卡公司董事長經(jīng)歷的連勝文之上。
“大位不以智取”,此刻的郝龍斌,于臺北政壇,于國際視野,唯有“內(nèi)外”兼修,蓄積能量,更上層樓,自然水到渠成,“臺北市長”一職,臺北政壇咸信,不會是他政治生涯的終點站。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