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魯迅作品“淡出”教科書,成為當年文學界、教育界的重要話題。時隔一年多,1月29日,浙江省政協(xié)委員、紹興魯迅紀念館副館長徐東波告訴記者,魯迅的作品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主流文化,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敢于擔當?shù)木裨诋斀裆鐣秩狈!案已、敢寫是對學生很好的教育,如果把魯迅文章拿掉,換成軟綿綿的文章,對學生人格的健全會有一定影響!
徐東波對魯迅作品在學生語文教材中篇目的減少表示理解,“從語文教學角度來看,他們有自己的理由!
徐東波告訴記者,他在咨詢教育界人士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學古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畢竟魯迅時代不同,背景不一樣,接受起來較難!毙鞏|波坦言,單從讀和寫的角度,適當減少一些魯迅或魯迅同時代的作品,增加一些與當下生活關聯(lián)度較高、可讀性較強作品,學生可能會更加容易接受,“對培養(yǎng)學生語感或興趣愛好也有利!
但徐東波同時表示,從魯迅文化角度來講,減少魯迅作品存在“偏頗”。
“因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讀和寫,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認識從古至今的中國文化。”徐東波反問,為何要在語文教材中加入愛國主義詩篇?“就是為了培養(yǎng)情操,不僅是為了閱讀!
因此,徐東波認為魯迅的作品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主流文化,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敢于擔當?shù)木裨诋斀裆鐣秩狈,“敢言、敢寫是對學生很好的教育,如果把魯迅文章拿掉,換成軟綿綿的文章,對學生人格的健全會有一定影響!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