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四年兩度前往南京公祭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央視網(wǎng)消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了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留下人類文明史上的"至暗時刻";80年后,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步入悼念廣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走好未來的路",在每年今天以國家之名、以歷史之名祭奠死難者,正是為了讓這段沉痛的國殤民難構(gòu)筑成民族記憶共同體、匯聚起強國復興意志,為歷史公義正名、為和平發(fā)展護航、為守衛(wèi)世界安寧貢獻中國力量!
八十年傷痛不忘 銘記歷史告慰同胞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出席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他的聲音沉痛肅穆。
歷史不會忘記,長達6周的屠殺中,30萬的同胞喪生。這些人中有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也有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如果把他們的手連接起來,可以從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長。
歷史無法忘記,六朝古都南京以血淚見證了人性歷史上這段"至暗時刻"。同胞百姓的不絕哀號已隨風逝去,但"萬人坑"的累累白骨還在,中華門城墻上的彈孔還在,燕子磯、中山碼頭、漢中門的一處處遺址,一塊塊紀念碑還在。
歷史也難以忘記。2015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從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的記憶,正式上升為"人類記憶"。
這些,都在提醒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每一個人:不忘傷痛、銘記歷史,才能告慰80年前那些苦難深重的無辜同胞。
2015年12月13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出席第二次的公祭儀式并講話。
2016年12月13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出席第三次的公祭儀式并講話。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出席第四次公祭儀式。習近平佩戴白花、表情肅穆,與在場南京市民一起沉痛默哀。二度前往,習近平表達的是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的是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視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堅定立場。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公祭儀式上,南京市青少年們朗誦的《和平宣言》稚嫩而鏗鏘,象征著沉痛而深重的緬懷之情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傳承。
八十年恥辱不忘 正視歷史守護和平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同胞何辜,國難正殷。"正如南京大屠殺公祭鼎上鐫刻的銘文所書,南京之痛,是中國之痛、世界之痛、更是人類文明之痛。
把歷史銘刻于鐘鼎,正是為了守護這段無法抹去的記憶,捍衛(wèi)一個不容否認的真相--這場泯滅人性的大屠殺為日本歷史、人類文明留下了骯臟而恥辱的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都對南京大屠殺慘案進行調(diào)查并從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論,一批手上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戰(zhàn)犯受到了法律和正義的審判與嚴懲,他們將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在首個國家公祭日,習近平向世界重提史實、重申立場。
盡管史家鐵筆高懸、南京血淚未干,面對如此慘痛而又恥辱的教訓,長期以來,一些不愿正視過往、甚至美化侵略的論調(diào)仍然時有出現(xiàn),一些國家仍不愿意承擔相應的歷史任務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
面對謊言狡辯,習近平說,"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事實就是事實,公理就是公理。"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習近平擲地有聲的話語,向世界昭告了中國捍衛(wèi)歷史真相的堅定決心。
追溯過往,并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飽經(jīng)戰(zhàn)爭磨難,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和平而不是戰(zhàn)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在首次國家公祭日上,習近平向日本,這個曾經(jīng)給予中華民族最深重苦難的國家發(fā)出召喚:"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要牢記恥辱,同樣也要放下仇恨,這是一個正在發(fā)展中、奮進中的大國當有的胸襟與格局。
八十年復興不忘 矢志偉業(yè)砥礪前行
12月13日上午,在參加完國家公祭儀式后,習近平見到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為抗戰(zhàn)作出過貢獻的國際友人親屬代表。
習近平握住這些耄耋老人的雙手,詢問他們"今年高壽""身體好嗎",希望他們健康幸福,一代一代把記憶傳承下去。他感慨道:無論歷史的美好,還是歷史的災難,都需要真實。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要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走好未來的路。
話語樸素、平淡,寓意高遠、深重。八十年傷痛、恥辱走過,中華民族迎來了最生機勃勃、繁榮穩(wěn)定的一個歷史時期。
在公祭日2個多月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這就是未來的路。
這是一條富國強軍之路。"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歷史屈辱、教訓慘痛,今天的中國人民始終保有"吾輩當自強,方使國不受他人之侮"的家國情懷、"忘戰(zhàn)必危"的憂患意識,一刻也沒有懈怠復興中華的使命擔當;今天的中國軍隊始終保持著常備不懈的戰(zhàn)備觀念,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持續(xù)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深知國防更鞏固,和平才有保障。
這是一條和平發(fā)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宣揚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主張。出于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這項主張表示了極大地贊同和認可,他們也積極加入到捍衛(wèi)南京大屠殺慘案歷史記憶的隊伍中來。國際社會共同譴責反人類暴行,就是為了建設一個共同繁榮、更加安全的世界。
人間正道是滄桑。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這是一次"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了仇恨,紀念著歷史。"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八十年悲情化作民族記憶,八十年恥辱鑄就奮進力量,在朝著中國夢奮勇前進的路上,一個聲音始終在回蕩:和平!和平!復興!復興。ㄎ/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