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從讀寫工具到文化津梁
“倉頡作書而天雨栗、夜鬼哭”。
據(jù)中國的古老傳說,漢字是黃帝命倉頡所創(chuàng),先民對文字神秘力量的崇拜,可見一斑。和漢字漫漫數(shù)千年的歷史相比,漢語拼音在我國推廣的短短60年,不過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這一個甲子的輪回,漢語拼音在中國現(xiàn)代化的進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說:“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文化橋梁。它一方面方便人民大眾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五月上旬,《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余人,共同研討漢語拼音研制、推廣和應用的歷史經(jīng)驗與時代價值。這也掀起紀念漢語拼音一甲子的高潮。
“掃盲”利器的誕生
“a[啊]、o[喔]、e[鵝]、i[衣]、u[烏]、ü[迂]……”升入幼兒園大班的劉彗欣小朋友在家里大聲朗讀新學的漢語拼音。她來自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之一的河北張家口。這一幕,被到她家短住的外公程先生看在眼里。這不禁讓他想起50多年前自己上小學時學習漢語拼音的場景。
程先生生于1958年6月。同年的2月2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今年,程先生迎來了他60歲生日。幾十年間,漢語拼音已經(jīng)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拼音打字、查閱字典、學普通話……而漢語拼音方案設計最初的目的在于掃除文盲。
如何讓紛繁復雜的漢字,能為普通老百姓學習、掌握,是當時一批語言學家奮斗的方向。
1952年,“文字改革文員會”成立。同年,教育部成立“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教育家林漢達擔任副主任。他認為,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要條件。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經(jīng)過3年的精心研究,設計了“漢語拼音”方案,簡稱“拼音”。1958年秋季開始,拼音字母成為中國小學必修課,小學生首先學習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學習漢字。
而程先生成了最早學習漢語拼音的人之一!坝浀眯r候,村里能斷文識字的人非常少,上完‘高小’(當時的小學)就算文化人了!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60年來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識字人口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比例超過95%,普通話普及率達到73%以上。同時,以《漢語拼音方案》為基礎和依據(jù),國家?guī)椭▔炎、布依族、侗族、苗族?2個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制和改進了16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民族文字,其中壯文印上了人民幣。
漢語國際化的曙光
20世紀90年代以后,伴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漢語拼音因其口語化、音素化、拉丁化的特點,而成為漢字使用國際通用計算機鍵盤進行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讓古老漢字搭乘信息快車走向了世界。
1999年,時年94歲高齡的周有光說:“漢語拼音方案是信息化時代的有用工具。利用漢語拼音幫助漢字,可以方便中國文化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傳播到全世界去。”
2001年,有一個歷史性細節(jié),往往為人們所忽視。7月13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時,用了漢語拼音拼寫的"Beijing",而非以往國際社會常用的"Peking",這一細微的改變,見證了漢語拼音從民族形式到國際形式、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的歷程。
60年來,漢語拼音的應用擴大,速度驚人。原來主要是小學識字工具,現(xiàn)在廣泛地發(fā)展為信息傳輸媒介。原來是國內(nèi)民眾了解本國文化的鑰匙,如今,延伸為鏈接中國于世界的國際文化橋梁。
“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初級階段中,使用拉丁字化的漢語拼音,能使學生提高學習漢語的效率。”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曾小丁,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在意大利馬切拉他大學的孔子學院做漢語教師,她對《工人日報》記者講道:“由于漢字結構復雜,又是表意文字,國外學生們很難直接從字形上獲得讀音,往往上課學完,下課就忘了。掌握了漢語拼音,這樣的困難就減少了許多。”
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說:“目前全球已有147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526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可以說孔子學院開到了哪里,漢語拼音就走到了哪里!
人工智能時代,漢語拼音生生不息
“如果說《漢語拼音方案》前30年的主要功績是為漢字注音,拼寫普通話,掃除文盲,并且從國家標準逐漸發(fā)展成為國際標準,那么后30年的主要功績則在于適應現(xiàn)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眹艺Z委原副主任、研究員陳章太表示。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已開始向人工智能時代邁進。
下一步,漢語拼音還將有哪些新作為?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表示:要打贏推普脫貧攻堅戰(zhàn)。切實規(guī)劃好漢語拼音教育,為提高農(nóng)村地區(qū)普通話水平和民族地區(qū)普通話普及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實現(xiàn)“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進一步發(fā)揮漢語拼音在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發(fā)展中的基礎作用,重點支持面向機器翻譯、智能輔助語言學習的語音和文字識別、語言理解等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要推動漢語拼音的應用。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建設,注重服務教育和特殊人群需要,增強漢語拼音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能力。要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同時著力規(guī)劃漢語拼音在國際標準應用、國際漢語教育、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發(fā)揮好漢語拼音作為文化工具和國際標準的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