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古字流行、近日的漢字整形,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今日刊發(fā)“林方偉”的文章稱:路是人走出來的,漢字是老祖先造出來的,網(wǎng)絡新詞是網(wǎng)民從古字廢場撿破爛掏出來的。在囧、槑之后,“兲”、“氼”、“嘦”、“嫑”、“嘂”等古字會不會走紅?
文章稱,“囧”(jiǒng)、“槑”(méi——雙倍的呆,呆到極點!)這兩個塵封N年的古字,靠網(wǎng)友們發(fā)揚光大而爆紅。
在新詞達人有份參與的講華語運動里,“囧”怎能不躍上游戲“華文?誰怕誰!”的海報,請公眾來猜一猜呢?當然經(jīng)過擅長愛“世說新語”的網(wǎng)友的“看圖作文”,這些字跟當初的意思已差了十萬八千里。
網(wǎng)上又有人呼吁網(wǎng)民再接再厲,循環(huán)古字。網(wǎng)友是批難以捉摸的族群,誰知道這些人一盆火的熱情,到底能不能燒出另一波熊熊“囧”現(xiàn)象。不過有些字還蠻有趣,不得不佩服古人符合新e代思考方式的邏輯。讓新詞達人幫他們宣傳宣傳一些。
⒈“兲”(讀tiān),原是“天”字的古體,或許可在網(wǎng)絡上“問候”你討厭的人。把它拆開來——我的兲!不是罵人的話嗎?
、病皻睢(讀nì)。古人的智慧:人掉進水里,水淹到頭頂,就是溺水了。是的,這就是古人版的“溺”,F(xiàn)代“溺”:沉在水中,越變越弱,最后無力掙扎,結局當然是做水鬼了。網(wǎng)上有人愛煽風點火,有人愛漫天開罵。新詞達人建議:專門“救火”的和事佬,可以領這個“氼”封號。
、场皣U”(讀jiào)和“嫑”(讀biáo),不就是“只要”和“不要”的快速連讀嗎?
臺灣和大陸一些地區(qū)其實現(xiàn)在還很興用“孬”(naō)。愛看臺灣節(jié)目的朋友整天用“孬種”來罵人。拆開來看,就知道在說不好的下等人!斑@樣子”的速讀也常被寫成“醬紫”,F(xiàn)在老祖宗已經(jīng)幫我們準備好了,不用白不用嘛。
、础皢(讀jiào),四張嘴同時叫,吵死了。這樣的疊字解義跟“槑”異曲同工。
不過不假思索地“看圖作文”有時還會讓人糗大。廣東話里“嬲”(niao)指的是“生氣、不高興”。不過傾向看圖作字的網(wǎng)友,搞不好還想入非非。亂用一通,有時還真是“雞”同“鴨”講。
大家還是先學好華文才來玩這些文字游戲吧。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