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令人震撼”、“轟動全球”,近兩天英國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上掀起一輪“奪金潮”后,這樣的溢美之詞在一直比較“淡定”的英國媒體上突然爆發(fā)出來。事實上,像這樣“遇金則喜”的國家不止英國一個,委內(nèi)瑞拉總統(tǒng)查韋斯出訪歸來一下飛機就給突破44年“金牌荒”的運動員利馬爾多打電話;俄總統(tǒng)普京則親赴倫敦給俄選手打氣,以免俄羅斯在奧運會上“淪落成路人”。無論在美歐還是東亞,各國媒體從不避諱奧運給自己帶來的“民族情緒”。6日,在獎牌和金牌總數(shù)都“淪落”為第二名時,《紐約時報》網(wǎng)站首頁上的獎牌榜“神秘”消失。韓國《中央日報》稱,奧運會就是沒有槍聲的戰(zhàn)爭,它不是崇高的宗教儀式,各國選手身披國旗為國家榮譽而戰(zhàn),奧運獎牌意味著國家榮譽。
誰的眼中“只有金牌”
“英國在倫敦奧運會第8天斬獲6枚金牌,享受他們100多年來在奧運會上最成功的一天。”英國廣播公司4日用“英國點燃2012倫敦奧運會”作為主題來報道當(dāng)天的賽事,似乎倫敦奧運會是從8月4日才開始的。當(dāng)天,英國幾乎沸騰了。法新社稱,5日的英國報紙變得興高采烈,盛贊“不列顛最偉大的一天”,女子七項全能選手恩尼斯則成為所有報紙的封面女郎。英國《星期日電訊報》頭版大標(biāo)題高呼“轟動”,標(biāo)題下方是英國運動員展開國旗的圖片。倫敦市長約翰遜在接受BBC采訪時歡呼:“英國運動員的非凡努力使得倫敦乃至全英國的街頭、公園、客廳歡天喜地———如果不是整個地球的話”。
《華爾街日報》稱,每個有幸主辦奧運會的東道主,都會千方百計營造一些“便利”,讓本國的獎牌榜顯得更“光鮮”。這次英國也不能免俗,因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時,英國獲金牌比哈薩克斯坦還少兩枚,被輿論稱為“大不列顛奧運隊的威名被一個靠打獵和牧羊糊口的小國所玷污”。在倫敦奧運會前,“英國體育”公司CEO尼克爾放言稱,英國“不僅要參與,關(guān)鍵是要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