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雅加達6月28日電 專訪:中國的變化“令全球華人自豪”——訪印尼《國際日報》董事長熊德龍
新華社記者趙金川
“買一塊銅板,看中國落后一面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令世界震驚,令全球華人自豪,”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董事長熊德龍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侃侃而談。
年近6旬的熊德龍先生出生在印尼,幼年多難,是善良的華人熊氏夫妻收養(yǎng)了他,讓他懂得了中華文化。他常說:“我是沒有華人血統(tǒng)卻有百分之百中國心的印尼人!睅资陙,熊德龍把中國視為自己的祖籍國,為中國的進步由衷地感到高興。
熊德龍告訴記者,他第一次踏入中國國門是1978年。當時,他與夫人到澳門觀光,看到一群人租望遠鏡向一個方向眺望,他也好奇地租了一架望遠鏡,但卻不知道要看什么。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那些人在看對面的珠海,而且專門看那里落后的一面——老太太戴著草帽在耕田……。熊德龍非常難過,想到生活在廣東梅縣的95歲高齡的祖母,不禁黯然淚下。他下決心一定要去看望祖母,去中國的大江南北走走看看。
當時中國和印尼正處于外交關系中斷時期。經(jīng)過一番周折,熊德龍夫婦才獲得了進入中國的許可。沒有車,他和夫人步行進入珠海,從水泥路轉(zhuǎn)為泥沙路,越走越累。好不容易租了一輛面包車,結(jié)果開了15個小時才從廣州到達梅縣。滿臉塵垢的熊德龍夫婦看到了想念已久的祖母,看到了荒涼落后的鄉(xiāng)村。
回憶起那次歸家旅途,熊德龍感慨地說,當時從珠海坐車去廣州要倒5次渡輪,8、9個小時才能到達。而現(xiàn)在從珠海到廣州只需1小時15分鐘,僅從交通的便利就可看出中國發(fā)展之快。他說,那時中國不僅交通不發(fā)達,物質(zhì)供應也很匱乏。他回到家鄉(xiāng)后想擺上幾桌筵席招待鄉(xiāng)親父老,結(jié)果等了3、4天都沒有原料。30年后的今天,物資供應已大不相同,現(xiàn)在到家鄉(xiāng)擺200桌筵席幾個小時就能準備好原料。
熊德龍說,探望老家后,他又去了云南、貴州和四川等貧困地區(qū),在那里建學校,向醫(yī)院贈送救護車,與當?shù)卣腿嗣窠⒘碎L期聯(lián)系。他興奮地說:如今的云、貴、川已今非昔比!
回顧中國近代史,熊德龍說,滿清政府閉關鎖國,國力衰微,任列強欺凌,當時的中國支離破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真正讓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站起來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富民強,香港、澳門回歸,成功舉辦奧運會,這一切都使人感到:中國真的強盛起來了。
談到對祖籍國的期望,熊德龍表示,他希望中國人民與華人眾多的印尼人民手拉手、心連心,加強友好互利合作,共建和諧與繁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