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8月3日電 題:“共同分享民樂之美,共同傳承民樂之魂!”——大陸揚琴演奏家于海英與臺灣民樂團在臺交流演出
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秦大軍
絲竹聲聲,動人心弦:一曲《蘇武牧羊》既悱惻纏綿又跌宕起伏;一曲《元宵夜組曲》既深植傳統(tǒng)又大膽創(chuàng)新……大陸揚琴演奏家于海英3日晚在臺中與島內的傳統(tǒng)民樂演奏團體共同演出了一臺精彩的民族音樂會。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寶島臺灣,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在臺灣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fā)展,有很多人對傳統(tǒng)民樂的執(zhí)著熱愛與用心投入讓我非常感動!”在演出結束后,來自沈陽音樂學院民樂系的于海英副教授動情地對記者說。
邀請于海英來臺交流并與她合作演出的是臺中市“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團長廖木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樣的兩岸交流活動,讓臺灣音樂愛好者了解了更多的傳統(tǒng)民樂流派,很受歡迎!彼表示,樂團計劃在明年七八月間到大陸東北去交流演出,將會帶去包括臺灣民謠在內的民樂作品。
據了解,這已不是“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第一次舉辦兩岸音樂交流活動了。此次邀請于海英來臺交流演出緣起于該樂團指揮張毅宏2006年的沈陽之行。當時赴大陸就東北揚琴進行田野調查的他結識了揚琴演奏家于海英,回臺后即向樂團推薦并最終促成了此次交流活動。
于海英告訴記者,7月31日至8月2日一連
三天,她與樂團進行了有關傳統(tǒng)民樂的深入研討,介紹了東北揚琴技藝以及東北戲曲和說唱藝術的特點等,還和樂團成員以及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的揚琴專業(yè)學生一同排練。
“雖然是第一次來,也是第一次和臺灣樂團合作,但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至愛使我們親密無間,心有靈犀!”她說。
張毅宏則對記者說,幾天來,樂團通過和于海英的共同排練,對東北揚琴流派的形成、發(fā)展與“吟、揉、滑、顫”等特殊技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直接而深刻地感受了東北音樂的風格和特色。
他還說,中國傳統(tǒng)民樂流派眾多,邀請大陸不同地區(qū)的優(yōu)秀民樂家來臺與臺灣的民樂專業(yè)人士以及愛好者交流,“對我們了解更多的民樂風格非常有幫助”。
3日晚的整場音樂會充滿了濃郁的東北風情,除了當地民眾前來傾聽之外,還有不少從臺北、高雄、臺中等地趕來的揚琴專業(yè)教師,他們對這場音樂會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希望臺灣的民樂家、樂團也多到大陸交流,大家共同分享民族音樂之美,共同傳承民族音樂之魂。”于海英對記者說,她期待著明年在沈陽與臺中市“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再度合作。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