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城隍廟一角。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11月22日,首屆寧臺兩岸城隍文化節(jié)在寧德市舉辦。位于市區(qū)北門街的城隍廟張燈結彩鳴鐘擊鼓,笑迎來自臺灣7個城隍廟共58人的進香團。兩岸信眾并肩焚香獻祀,同祭城隍,祈福兩岸同胞吉祥安康、風調雨順、共享太平。
城隍信仰,起源于5000年前先民對城壕、護城河等原始自然崇拜,“城”原指土筑的高墻,“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F(xiàn)代考古證實,堯帝時代即新石器時代就有古城和壕溝的存在。由于古代兵器落后,護城壕溝在保護城市安全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故此逐漸將它賦予神圣,出現(xiàn)了城隍神,這是萬物有靈觀念的一種反映,說明當時人們對保護其生命的城池建筑物的依賴與崇敬。
寧德市城隍廟建于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明清重建、重修多回,至今香火不衰,每年都有數(shù)萬海內外信眾前來參拜祈福。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