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1點,一名為“華西醫(yī)院心內科楊慶”的網友發(fā)布了一條微博,講述了某大學教授在病情穩(wěn)定后拒絕從CCU轉入普通病房,對醫(yī)生破口大罵,“并說別人的命關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個人的命都換不來的。”該網友微博實名認證為“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醫(yī)師”(12月2日《天府早報》)。
很多人都在聲討這位教授的言行,覺得他狂妄自大,很難為人師表。但我卻覺得,這位教授很可憐,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能夠給他提供如此叫囂機會的并不是他這個人,而是教授這個職稱。脫掉教授的稱號,也許他就是自認為十個人都換不來中的一個人而已,甚至也許都沒資格成為其中一員。
自大嗎?人家似乎有自大的標準,正如網友所言,普通家庭讓其住CCU病房,他們也許都不敢住,昂貴的費用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但教授沒問題,享受著公費醫(yī)療,所以他才敢毫無顧忌地占用著公共醫(yī)療資源。這不禁讓我想起公務員的優(yōu)越感,是的,很多人覺得他們不應該感到優(yōu)越,因為他們是服務者,但人家還是優(yōu)越了,身份決定了地位,當企業(yè)員工還在為繳納保險為自己后半生提供保障的時候,公務員從邁入這個門檻后,就已經注定了超越社會的福利待遇。這種優(yōu)越感讓公務員成了相親節(jié)目的香餑餑,也造就了各種雷言雷語和雷人之舉。教授其實也是如此。
這些年,教授的名聲似乎并不好,各種熱點話題面前,缺乏足夠的權威性,有的甚至淪落為商家或者某些利益群體的代言人,大放厥詞甚至顛倒黑白。權威性與專業(yè)性,在利益捆綁面前,儼然成了備選。于是,教授成了“叫獸”。其中原因,或許在于在教授的考評上,面臨著公務員同樣的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很少聽到哪個教授因為雷語而被降低了職稱或者被解聘,教授儼然成了金飯碗,那么附帶在教授身上的待遇也必然就終身制了,當教授不擔心自己的狂妄自大影響到可以讓自己叫囂的資本——教授這個職稱時,他們自然可以目空一切,自然可以不在乎別人的死活。不是這位教授有多冷漠,而是僵化的教授管理制度,縱容了他們的自大,養(yǎng)成了陋習。
有人建議公布這位教授的名字,這已經無關緊要。這位教授的做法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如果都靠這種曝光來制約,何時是頭呢?或許,遏制這種囂張勢頭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沒有覺得自己的命十個人都換不來的優(yōu)越感。這其中就需要在教授的管理上,真正做到嚴格考評,能上能下。當教授們覺得自己的飯碗隨時都可能被打掉時,他們自然就不會變得如此囂張。
不要怪教授囂張,要怪只能怪,社會在制造公平上缺乏足夠的真誠與真實。(傅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