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者蹲坐在一排“鐵籠”內(nèi),各色盆碗擺放在鐵欄外,等候過往游人施舍。昨日,幾張拍攝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西山鎮(zhèn)廟會現(xiàn)場的照片引起爭議。(9月19日 新京報)
鐵柵欄上方懸掛的標牌與其說是“臨時救助點”,不如說成是“混吃混喝斂財點”,雖然廟會方安排專人給乞討者送水送食,但這些行乞者依然將各式各樣的盆碗放在欄桿外,等待路人的施舍。從這點足以看出, 這些行乞者已養(yǎng)成了惡習,欣然接受地方的救助、路人的施舍,即便被全在鐵欄內(nèi),也全然不顧自尊,卑微的乞求別人的給予,不靠勞作,不靠付出,坐等一切,成了行乞者們生活的全部。“鐵籠”事件反映出的是社會矛盾,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的反思和。
圈住行乞者,雖缺少人性,但可以理解,只是圈得住他們一時,卻圈不住行乞行為。乞丐可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歷時最久、普及最廣的一個“職業(yè)”之一了,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們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過著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漢,減少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一個需要探討的話題,盡管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盡善盡美,但是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好的處理方法,真正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群體,減少好吃懶做者這對社會的過度依賴,比如美國的紐約,他們很少給予行乞者零錢,而是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建立收容機構,并為那些流浪者提供住房、就業(yè)、心理治療、法律咨詢等服務,雖然不能完全杜絕行乞者的出現(xiàn),但這種“安全網(wǎng)”容納了大部分的無家可歸者,幫助社會承擔了很大的負擔。
被圈住的行乞者們,雖沒有被限制自由,但自尊卻被人踩在腳下,能否重拾自尊,還需靠行乞者們的自身努力,改變自身想法,積極融入到社會當中,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換取回報,才不會再次被圈起。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面對行乞者時,有很多人不能坦然走過,但大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職業(yè)乞丐得不到大家的憐憫和施舍,就無法繼續(xù)存在,想要減少乞討現(xiàn)象,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 蕭蕭)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