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在目前這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一些通過不公平分配得到了巨額社會財富者已經進入巨富或者說豪富階層,這部分人雖然從數量上來講不多,但產生的社會影響相當大,帶來的社會震蕩也比較劇烈。”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張車偉稱。(5月20日 人民網)
長期以來,中國存在著過大的收入差距問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然,我們也在努力縮小差距,查漏補缺,平衡各方,左右調控,上下波動。而實踐反復證明,社會在發(fā)展,差距在拉大。
那么,分配不公的漏洞何以越堵越漏,為啥邊堵邊漏,就是堵不?筆者粗略歸納了以下幾點:
第一,有一種變相改革叫漲價。
近年來,水電油氣相繼漲價。筆者并非一味地反對漲價,只是覺得漲價最起碼要同多數百姓的收入成正比。而虧損和叫窮往往成為壟斷企業(yè)“理直氣壯”漲價的理由。并借以權威的聲音告訴大家:“必須漲價!”
通常情況下,因物價的“小變動”,給老百姓帶來的是“大觸動”。要說,水電油氣具有公共產品和商品的雙重屬性,而又屬于壟斷行業(yè),理順定價機制勢在必行,須在保民生與市場化之間尋求改革的平衡點,是體現科學、公平、穩(wěn)妥的關鍵。
對于老百姓來說,改革和發(fā)展最大的紅利是什么?除思想、進步、科技、開放、富足等之外,就是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民生支出是剛性的,不能減,只能增。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可見中央對民生的重視,國家對民生的重視!鞍雅崿F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作為神圣使命,把發(fā)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讓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發(fā)展的現實受益者。”
民生一頭連著民利和民心,一頭連著內需和發(fā)展,中間部分如同天平要起到平衡作用。特別是民生問題,承諾的問題,這些都是“中國夢”的“元素”,最起碼要做到不可以打“四條”——不可以打便條,不可以打借條,不可以打欠條,更不可以打白條。
一廂情愿地“想漲就漲”,根本沒有跟老百姓商量的余地。把壟斷者的經營困難轉嫁成老百姓的支出負擔,這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市場法則。在收入水平本身就不公平的基礎上,“想漲就漲,說漲就漲”,分配不公的漏洞堵得住才怪。
第二,有一種分配制度叫落后。
分配不公問題在前30年的積累中,開始從傳統(tǒng)的收入分配不公領域迅猛向“存量不公”、“機會不公”、“能力不公”等領域擴散和傳遞,不公平問題開始呈現出強烈的固化、板塊化和制度化的趨勢,從而導致社會分層的固化,“新貴階層”、“權貴階層”在全面顯現的進程中大幅度提高了進入的門檻,使各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大大降低。
中國的稅收制度以間接稅為主,而直接稅所占比重又很低,可笑的是,中國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在某種程度上和稅收制度的“劫貧濟富”關系密切。
同時,國家財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低,再分配功能弱。例如財政支出中,醫(y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支出嚴重不足;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低收入群體受到的保護程度更低;社會保障制度設計收入分配功能重視不夠,沒有充分起到縮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一句話,缺乏調整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效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僅缺乏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甚至還具有某種程度的逆向調節(jié)傾向。
相比其他國家,缺乏再分配手段的調節(jié)作用,是中國當前分配不公的漏洞越堵越漏的主因。
第三,有一種工資長度叫平均。
現實中,機會平等在中國社會主義體系中開始快速弱化,赤貧階層、社會底層很難通過正常的努力步入“富裕階層”和“權力階層”,中國社會開始出現“財富世襲”、“權力世襲”與“事業(yè)世襲”。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fā)展報告》顯示,部分行業(yè)工資上漲過快,除企業(yè)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達4553倍外,企業(yè)內部近5年來高管工資增幅明顯超過普通職工工資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縮小而是明顯放大,造成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全國總工會在2010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
值得提醒的是,現在國有企業(yè)管理者與職工收入的差距不斷擴大;企業(yè)普通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同工不同酬現象以多種形式存在。多數職工的工資都“被增長”、“被平均”、“被拉高”了;鶖档牟还苯訉е路峙洳还,分配制度何以高調改革都是一個無奈。
第四,有一種縮小差距叫無奈。
相對于老百姓的“荷包”囊中羞澀,而某些企業(yè)卻富得流油。眾所周知,財政收入的增長是一把“雙刃劍”。在國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GDP若增加,意味著企業(yè)與百姓的收入相對減少,當百姓與企業(yè)PK時,吃虧的自然是老百姓。
縮小貧富差距的同時,擴大中等收入者隊伍,首先要努力解決好充分就業(yè)問題。例如通過提倡社會廣泛雙向型就業(yè)路徑,鼓勵大學生或待業(yè)學會創(chuàng)業(yè),當然,銀行提供小額貸款等給予支持是最關鍵環(huán)節(jié)。公平分好大蛋糕,不如教其做蛋糕。更要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勞動熱情與奮斗激情,迸發(fā)13億多人民建設“幸福中國”的豪情,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強做足。
從而由“提低、擴中、調高”等措施著手,實現收入分配格局從“金字塔型”到“橄欖型”的華麗轉身。
而人們習慣地理解為:只有國家先富裕了,人民才會強大。其實,更應該反過來理解。當人民富裕后,即老百姓不再為吃、穿、住、行、教育、醫(y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發(fā)愁和擔憂時,老百姓通過相應的教育,自覺、自發(fā)地將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源源不斷地用于對各個學科和領域,將創(chuàng)造出更富足、更多彩、更美好的家園。在科學發(fā)展的框架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統(tǒng)一協(xié)調起來。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國夢”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在科學發(fā)展中,既能調動老百姓“做大蛋糕”的積極性,使我們取得更大的發(fā)展成效,又能圍繞民生“分好蛋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諧發(fā)展,早日圓夢“中國夢”。(中國臺灣網網友 熊傳東)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