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努力,標尺就會前移
兩會又逢婦女節(jié)。委員駐地里,中央國有企業(yè)的“女掌門”,自信從容;負責駐地安檢的“警花”,干練清麗;為“抓到新聞活魚”奔波的女記者,用敬業(yè)書寫美麗……廣大女性同胞奮斗的身影,構成了一道亮麗的“兩會風景線”。
采訪時,有人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說明女性的偉大:“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哲人之言,誠不我欺。她們不僅在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哺育了我們,更是在成長之路上一路相隨、長情陪伴,成為我們精神成長的源泉、心靈歸屬的港灣!澳笎凼且粭l長長的路”。這樣的話,不僅是對母愛的禮贊,更是對女性撐起“半邊天”的由衷致敬。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屬于每一個女性。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當社會開始思考女性的地位,呼喊“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當女性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認同“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輝來照亮自己”,文明的“水位”也在逐步提升。
兩會,正是觀察文明“水位”的一個窗口。放眼兩會,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達到23.4%;2000余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里,女委員占到近400名。代表委員在會議中展示的“她風采”,可以說是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最生動注腳。在采訪中,一位政協(xié)委員就告訴我,有一年她們單位招聘應屆大學生,考試成績前20名居然都是女生。考試成績的高低或許不能說明素質的優(yōu)劣,但越來越多的女性自強自立,走上不同崗位,登上社會舞臺,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毋庸諱言,女性在很多方面依然遭遇著不平等。剩女這些帶有性別歧視的表達,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社會的偏見,以及女性在成長路上需要付出更多額外的努力。幾天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fā)言人傅瑩就講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位男士在招聘中拒絕了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女孩子,因為單位人少,如果來一個育齡女職員,回頭連著生兩個孩子,單位的工作效益肯定要受影響!吧鐣畋旧砭褪沁@么矛盾!边@樣的話,透著幾分無奈,但也折射出一個問題:當觀念的水位逐漸上升,還需要解決現實的無奈,也只有讓現實不再骨感,理想才能豐滿起來,性別歧視才能真正銷聲匿跡。
走出女性的“花木蘭”困境,告別性別歧視,并不只是某一個群體的責任。正如全國婦聯(lián)原副主席甄硯所言,這個責任需要全社會一起來分擔。很多時候,僅僅靠強制性的反對性別歧視,作用或許并不明顯,因為規(guī)避懲罰的辦法可以很多,現實中并不乏相關案例。但是,如果對招聘女性員工的企業(yè)予以一些支持,打消企業(yè)顧慮,辦好每一個托兒所、幼兒園,減少媽媽們的擔心,乃至鼓勵用人單位對女性實行適度的彈性工作制,女性面臨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而這,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當然,文明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標尺就會前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08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