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fā)表臺灣戰(zhàn)略顧問公司負責人范疇的評論文章指出,在決定臺灣社會福祉這件事上,未來兩年間諸多治理機構中最大的是臺灣“中央銀行”以及“金管會”。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單位是臺灣僅有的兩個有權決定通貨信用和通貨流動的機構,講白點,就是它們決定臺灣的錢進和錢出,錢動或錢死。最怕臺灣“央行”和“金管會”,最后由“口袋人選”中挑出沒有獨立性、沒有真正國際金融經(jīng)驗,只聽令行事的“錢莊大掌柜”。
評論摘編如下:
在決定臺灣社會福祉這件事上,未來兩年間諸多治理機構中誰最大?蔡英文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臺灣“立法院”?都不對,未來兩年最大的是臺灣“中央銀行”以及“金管會”。
不但臺灣內(nèi)部民眾福祉,甚至臺灣在外部大局下的處境,臺灣“央行”和“金管會”的角色都將比蔡英文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臺灣“立法院”吃重。當然,這是在假設臺灣“央行”、“金管會”能夠真正獨立行使其職權的前提下;如果這兩機構落入“一切以蔡英文、執(zhí)政黨團之意志”的有責無權境地,那么未來兩年之內(nèi),臺灣經(jīng)濟可能雪上加霜,甚至掏空見底。
臺灣“央行”和“金管會”都是特任單位,怎可能比決定特任它們的蔡英文辦公室和臺當局“行政院”更大?如此逆向論述的理由是:這兩個單位是臺灣僅有的兩個有權決定通貨信用和通貨流動的機構,講白點,就是它們決定臺灣的錢進和錢出,錢動或錢死。
臺灣島人多資源少,無能靠體內(nèi)循環(huán)維持經(jīng)濟;資源(含戰(zhàn)略的、工業(yè)的、民生的)必須快進快出,投資最好多進多出。換句話說,若各個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貨幣進出流量及流速降低,臺灣就沒有經(jīng)濟成長可言,若循環(huán)受阻形成“錢道”狹窄硬化,就將形成“心肌梗塞”,“錢栓”致命。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前瞻計劃”,姑且先不論其項目的對錯,但執(zhí)政當局試圖強力對民眾推銷的話語:舉債而來、不具自償性的“前瞻計劃”,可以提升臺灣經(jīng)濟,邏輯上是個笑話,如同醫(yī)生對病人說:你的心臟主動脈堵塞可以不管,只要使勁鍛煉腿腳胳臂的肌肉微血管系統(tǒng),你的健康就會好轉(zhuǎn)、生命就無虞。再加上旁邊一群護士大力叫好,這樣的醫(yī)院你信嗎?
在金融領域,臺灣早已患上心臟血管不順的大患,作為血液的島內(nèi)與國際貨幣,目前還有維生的流量和流速,這得感謝臺灣“央行”和“金管會”,但是,“錢道”管壁的狹窄化,必須責怪的也是臺灣“央行”和“金管會”。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整個國際金融已經(jīng)進入通貨信用的劇烈震蕩期,美國的量化縮表、歐盟的繼續(xù)量化寬松、新興國家的貨幣脆弱,種種形勢,哪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流量和流速上抓得更準,哪個國家和地區(qū)就會撐得最久,成為最終的勝者,而反之亦然。
未來兩年,臺灣“央行”和“金管會”會必須比蔡英文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更獨立于黨派,否則臺灣險矣。臺灣的財政金融界可能是所有領域中最為近親繁殖的一堆人。臺灣“央行”行長及“金管會”主委為特任,下屬官員的任命夾親夾故也難免,但是在這樣的老軌道上,兩機構如何才能提升其獨立性,跳開選舉邏輯及利益圈,而盡可能不受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和“立委”黨團的箝制呢?
辦法還是有的,人若想爭氣,天下哪有沒有辦法的事。再者,對特任人選,蔡英文辦公室和臺當局“行政院”應該舉辦公開透明的公聽會。最怕的是,政治圈、金融圈開始黑箱“搓湯圓”,最后由“口袋人選”中挑出沒有獨立性、沒有真正國際金融經(jīng)驗,只聽令行事的“錢莊大掌柜”。那樣,臺灣無法應付兩年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的國際、區(qū)域金融貨幣危機,遑論火中取栗、轉(zhuǎn)弊為利了。
[責任編輯:王鑫]